海南儋州河婆擂茶:菜药熬粥 似茶非茶润百家

大快朵颐享用河婆擂茶。
大快朵颐享用河婆擂茶。

陶罐内壁布满细纹,利于研磨擂茶原料时增大摩擦力。
陶罐内壁布满细纹,利于研磨擂茶原料时增大摩擦力。

研磨擂茶的陶罐和擂捧。
研磨擂茶的陶罐和擂捧。

擂茶每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。
擂茶每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。

研磨过的擂茶原料。
研磨过的擂茶原料。

似茶非茶、似粥非粥、似饭非饭……还未开吃,清香就已扑鼻。跨越时空的河婆擂茶,蕴涵着多少浓得化不开的情愫,洋溢着多少烙得忘不了的风味。

在海南省儋州市,食用河婆擂茶,每一次都是新感觉。盛上一碗似茶非茶、似粥非粥、似饭非饭的食物,还没准备开吃,清香就已扑鼻而来,舀出一勺品尝,舌尖上顿时成为甜、酸、辣、苦、咸等各种味道的荟萃之处。这种大快朵颐的新感觉,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美食爱好者。

近日,在儋州市那大城区文化路旁的一条深巷里,一家河婆擂茶店顾客盈门。住在那大尖岭的钟丽霞女士,带着年迈的母亲、3岁的儿子、6岁的侄儿,一起来到这家擂茶店。两个聪明活泼的小朋友看到记者拍照,兴奋地说:“我们也喜欢吃擂茶!”钟女士透露,她每周至少要来吃一次,正是河婆擂茶好吃又养生,钟女士临走前还给家人打包了一份。

菜药熬粥 擂茶非茶

“喜迎新春财路广,笑纳八方富贵来。”这是儋州市那大城区一家河婆擂茶店门左右的大红对联,这家擂茶店的老板名叫刘新德,祖籍广东省揭西县。“1950年,我父亲从广东揭西到昌江石碌从事林业工作,而我是1951年出生,1979年随父亲迁居儋县那大。”刘新德告诉记者,“不管在哪里,我父母都会想办法给我们煮擂茶吃;揭西老乡相聚时,擂茶更是离不了的饮食。”

当问及揭西河婆擂茶的渊源,刘新德说,小时候听父辈讲,在数百年前,揭西县河婆镇有一个老奶奶家庭成员多,为了既省时又确保营养,就把10多种菜粮和药草捣碎后熬煮成粥,送到田间地头。后来,这种制作方法几经改进,各种食品和药草按一定比例搭配,可以起到清热解毒、消除疲劳、润肤养颜等食疗作用,从而成为招待贵客的食品。这种食品,根据原产地河婆镇起名,被称为“河婆擂茶”。

据儋州市华侨河婆互助会会长刘汉华介绍, 1950年代,新中国建立伊始,海南橡胶被国家列为重要的战略物资,当年从大陆征调了大批援琼建设者。其中,来自广东揭西的不少人在儋县从事橡胶、香茅等种植业,从此扎根当地,同时也带来了河婆擂茶的手艺。但那个年代只限于老乡之间聚会时煮着吃一两碗,尚未走向市场。

1990年代,儋州热作“两院”的一家饭店里,综合菜谱中开始出现“河婆擂茶”。

2010年12月举办的儋州东坡节美食品鉴会上,刘新德拿出自家厨房的“绝活”,选送的“河婆擂茶”被评定为该市粉面类的“美食冠军”。于是他在那大城区开了一家专门的河婆擂茶店。不久,那大城区又出现了四五家擂茶店。曾经深藏于揭西籍人家庭中的美味,终于落落大方地走向市场。

手工纯作 序料繁杂

刘新德认为,不能简单地把河婆擂茶定义为茶,可以说是一种茶粥,这在原料上就可见一斑:如果说河婆擂茶不是茶,少许绿茶也是原料之一;如果说河婆擂茶是茶,除了少许绿茶,绝大部分原料却由豆角、红豆、四季豆、荷兰豆、花生、韭菜、芹菜、芥兰菜、萝卜、芝麻、紫苏、金不换、薄荷、虾米等组成。

正是河婆擂茶原料丰富,需要分工协作。刘新德负责在外租地种植原料,他的妻子负责在厅堂为客人调配擂茶,他的儿子、儿媳则负责在厨房内制作。

“上午、中午是客源高峰期,下午和晚上我们一般不营业,为第二天做准备工作,因为擂茶原料种类多,工序也多,全是纯手工制作。”刘新德之子刘锦生说。

美食冠军 功效独特

在刘新德的擂茶店里,墙壁上挂着一块牌子,上面的“一等奖”三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。这是在2010年12月举办的儋州东坡节美食品鉴会上获得的奖项。当年刘新德选送的河婆擂茶一路过关斩将,被评定为儋州粉面类的“美食冠军”。

作为“美食冠军”的河婆擂茶,究竟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呢?

刘汉华介绍,河婆擂茶在原料和制作上都很有特色。

从原料来看,河婆擂茶的原料组成部分各具功效。豆角,理中益气、补肾健胃;红豆,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、消除脚气;四季豆,调和脏腑、消暑化湿、益气健脾;荷兰豆,补血明目、祛风润肠、生津通乳、益肝养发;花生,扶正补虚、悦脾和胃、消肺化痰、止血生乳;韭菜,补肾益阳、健脾暖胃,主治小便频次;芹菜,清热除烦、消除黄疸、消肿止血;芥兰菜,润肠去热、消除虚火、止龈出血;金不换,止血造血、防治肿瘤、降低血脂及胆固醇……

在这家河婆擂茶店里,记者见识了擂茶独特的制作工具——陶罐和擂棒。陶罐内壁有较深的纹路,有利于擂棒捣碎原料时增大摩擦力。陶罐多从广东揭西运到儋州,经久耐用。而擂棒则光滑圆润,使用上等的石榴树、山楂树削制而成,因为这两种木材无毒,且圆润而有力。刘锦生说:“在制作过程中,不添加食用油,保持原生态,这就避免了地沟油之类的东西。”

由于独特的原料组成、制作方式与食疗功效,使得河婆擂茶在儋州拥有众多“回头客”。“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”,透过人们口口相传,儋州粉面类“美食冠军”——河婆擂茶,已成为当地的招牌美食之一。

时尚女孩姜菊爱住在那大城区人民中路,听朋友介绍才找到这家河婆擂茶店,本来住处附近有早餐,且从住处到这家擂茶店较远,但她仍舍近求远地赶来吃擂茶,回家时也忘不了打包一份。

享誉南洋 连接乡情

河婆擂茶不仅在儋州当地成为粉面类“美食冠军”,更走出国门享誉东南亚。

刘汉华介绍,明清时期众多揭西人下南洋谋生时,带去了河婆擂茶的手艺。在东南亚颇有名气的河婆擂茶传人黄雪莲女士,印制了中英文互译的标准食谱,分为材料A、B、C、D。她还发展了“干捞”的食用方法,即让食客随个人喜好,可将饭菜和擂茶汤分开享用。如今,河婆擂茶也成为东南亚多个国家民众的一道美食。

“我曾去马来西亚参加过两届世界河婆同乡联谊大会,擂茶是与会者必不可少的饮食。”祖籍广东揭西的刘文富告诉记者,他于2009年、2012年分赴马来西亚云顶高原、美里,参加了第一届、第二届世界河婆同乡联谊大会,虽然每届大会设置了不同议题,但擂茶却是会前会后共同的饮食。他感慨地说:“在海外吃一碗河婆擂茶,大家的心灵都拉近了距离,因为擂茶已成为一种乡情、亲情的象征。”

跨越时空的河婆擂茶,蕴涵着多少浓浓的情愫,洋溢着多少烙得忘不了的风味!绵延数百年,生生不息的河婆擂茶,已成为传统美食文化中的瑰宝。(记者 易宗平 通讯员 郭树护)

留下评论